人类的知识体系与原理

Mapoet Niphy

2013年12月4日

可能我受到理性与数学的影响太深而将所有的东西理性化。虽然内心知道伟人们总是驯服了理性这头不断深化,泛滥的猛兽,虽然自我认为自己对数学的认知远比不上那些历史上的大师,虽然自己内心明确知道越相信数学的公理化,及会将物理学,乃至社会科学公理化,甚至在数学(古希腊一直以数学分开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自成一体,我认为的数学一直是摆脱了还原论后空旷的逻辑演绎的框架,即所谓的理性)的抽象世界,一切只是特化的结果,如同天文学家受了迷惑得到了可以验证的神的启迪,我也无穷止地崇拜这个抽象之神。

如果你是无穷好奇地观察,了解,研究这个自然,你会被祂婀娜的柳枝,朦胧的山景,磅礴的大海所惊叹,你会被满天星斗与骤雨所沉迷;然后你再去细致地观察,细致地研究,就会发现一些规律与模式,再去实验,与复制,到控制这些理论。这时你再去观察这个自然,你会发现这个自然是那样地和谐,在自己的运行模式下产生各种各样的混合效应(混合效应多种多样,即使最简单的基础运动,在非线性(分形,迭代)的混合中产生有规律却复杂的,不能完全确定的未来状态。而去发现与验证这些模式与规律,是人类追寻真理的过程,当然关于快乐,不仅仅是当是好奇心的满足,也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过程的终结,就像人类的欲望满足依然是无穷的孤独与寂寥,更可能产生高处不胜寒的空虚。正如我们生活不是为了吃饭,存在不是为了繁衍,追求不是为了满足,总是有一种更底层,更伟大的东西在激励着我们。

我们是自然的孩子,我们的行为受到自然的支配,甚至我们的思想也受到自然的支配与限制。曾经我说过人类所有的知识与产品都不具有原创性,而是来自于自然的启迪。从信息论来说,我们所有的信息来源包括遗传,继承与现在经历,学习等,都是来自于我们五官对外界的感受,所以我们能获得信息也只能通过这五种方式及其在其它形式上的延伸,所以很早就有人提出了缸中之脑的实验,我们已有的所有感知会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接受,但是依然无法探测出外界的特别信号(这里无疑又想起了《超时空接触》里,地外生物对于摄像的信息滤波,我们会发现这个故事讲的是白化噪声去噪与有色噪声的白化的本质,只不过是不同生物不同的方式)。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曾想到过,我们可以通过白化噪音(完全来自于自然,而非伪随机码,因为频率域(伪随机码)已经被改变了,或者说原始的信号被更加弱化了)进行平滑滤波,就可以获得掩盖在静电噪音下的信息,从而知道我们人类社会是否是一个模拟系统或者是否存在外宇宙给我们宇宙在不断输送策动力。(当然信号处理的方法很重要了,不仅仅是我们一般的处理方式,甚至不能以人类一般的思考方式进行,正像《超时空接触》,我们的方式更加接近更本真,更具不变性的“科学语言”来表述)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都产生了这种思考(缸中之脑),因为我们可以获取到信息的局限,因为我们认识的方式的不同,因为我们总结模式或是规律千差万别,像对M理论的六种极端状态的不同分化,像life游戏在简洁约束下的体系复杂状态。我们一直在观察研究,却总是被表观的现象引导而获得一个局部效应或是规律。

一直,我们会发现人类的知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重心,就像柏拉图时期以朴素唯物主义为主,涉及到诡辩与世界的基本认知,像黑暗时期,注在神学与辨证体系的完善,在文艺复兴时期,回到对人本身与个体的认知与思想解放。时间,就像一个放大镜,在不同时期放大了知识的不同部分,也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又像一个人的经历,平滑了他自己时空轨迹。而知识的形成具有积累特性,就像生物进化一样(其实生物进化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是队多样性的保持,对毁灭性打击的自恢复能力,还是在特定进化与普遍进化之间的协调过程,我们都可以说任何进化体系必然在不断完善中产生这种特性,所以生物进化模型是任何发展体系的热寂模型,或者说我们研究宇宙星群星系演化,更能明白星群星系之间的关系,更一般的推广与理解进化论,明白知识体系的状态。但是我们知道自宇宙大爆炸后,一直以引力为主导作用,而导致宇宙结构成为这个样子,我们现在对于相对论的认识也没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状态(更强调其未来的统一理论形式),但是我们假定相对论具有完备性了,其对于星系分布的各种规律现象,像基本知识(哲学,乃至基元科学)对人类所有知识的控制与决定体系。) 库恩也提出了一种知识的演化体系的思想(这方面我更想用系统的粘滞模型或是惯性粘滞来表述,主要反映系统中元素对于变化的应激过程),主要针对的是人类的思维固式在长时间的影响下越来越深。我们的科学总是处于缓慢细化的稳定时期与经历科学革命的突变时期相互交错的状态,我们也把这两个阶段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分别称为集大成者与开拓者,其实牛顿与爱因斯坦也是一个集大成者,历史上可以说只有达芬奇与特斯拉为科学的开拓者。对于科学革命,不同的年龄,対颠覆式的科技都抱有不同的态度:年青人对之更多是好奇心,是吸引,往往是新理论的开拓者;对年老者,面对自己使用一辈子的理论被认为是错误的,就会感到极度恐惧,就像基督虔徒面对耶和华被证不存在一样(他们会极度反抗甚至破坏。甚至迫害,就像当初对伽利略的迫害一样,在更一般意义上这与被体制化(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制化本质是一样的)是同一现象,都是人类的自我环境适应原因导致面对改变,改革,产生对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及对未知未来的恐惧心理。

就像我前面说过的,知识的演化过程,极度类似于一个体系从开始到稳态的过程,同时在具有150亿年的宇宙中,这种演化机制已经将这种模式表露的足够得完善了。从大爆炸的沸汤状态(紧致空间的热寂状态),到原子,分子,细胞的形成,再到现在的星系结构的形成,这一路演化经历了足够长的时间,依然走向自己的热寂状态(本质热寂只是分子运动极度均匀的状态(单模式),更全面与复杂的状态应该是基本基粒以元素,混合方式,存在方式等等状态的混沌联袂状态,也可以说是在深化内在蕴含)。就像这个世界上一直在寻找自由平衡的衔接方式,一个演化体系也是在寻找各种状态的完美融合方式。纵观我所说过现象:生物进化(这里的部分内容涉及到存在方式及时间延续性,前面说的很简单,后面会细说的),人类个体的思想拮抗与共存,细胞体及生命体的形成,系统信息的保障与更新,和知识的演化体系(我会在后面进行细节说明的),这些都具有演化体系的特征,它们都在寻求各基类元素间的协调性。

在知识的大厦中,逻辑的基础与数学的原理构建了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也决定了知识体系的扩张形式;同时,在我们的认知过程,它也是我们从直观感知到内在规律的工具。当我说出分叉及混沌,线性与非线性,扩张与泛化,推广与类比,循环与递归,抽象与联想这些词语的时候,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我们似乎看到了从古代神学与宗族学到现代的科学一直用来从感知转换为经验,关系,逻辑,因果,规律的过程。(数学物理逻辑的基础)

不得不说关于逻辑在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对科学的产生根深蒂固的局限性,然而我们又不能去抛弃逻辑,就像抛弃哲学一样。罗素说过,即使有准确的基础与严密的推理,我们得到的结论的准确性也是概然的,而不是唯一的。在这方面的佐证很多,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量子现象。罗素最后一直在讨论真理的概然性。我们在感知这个世界,同时进行推断这个世界之前需要准备什么,才会使我们不会陷入个人主义。无疑科学一直努力将人类所感知到的栩栩如生的东西去掉个性化,来得以验证已有的假设,和实现批量生产。科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曲不断寻找坚实基础的乐章,最大范围的容适宇宙万物,同时又会受到某个“哲人的启迪”走向真理的一个极端。似乎在认知学上,人类永远不能完整的描述我们所感知的方方面面。理性上,来自个体相互迥异的经历与感知是这一切不能完全一致化的主要原因,我们已有的认知与经历形成了我们对于现在经历的事物的预感或是预判断,也导致我们准确的行事方式,同时也局限了我们的思维。以前写的《汉字与文化》也是在讲人们的文化认知与汉字的认识过程具有很强的关系,导致我们在文字界面的差异远远小于心灵方面的差异,然而表象的功能性又让我们懒得去下功夫解决这些问题。罗素《人类的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解释与解决这个问题,来回答人与人的不同之处。我一直认为,如我写的一封信里说过,我们人类的行为与判断机制其实是一个加权图,我们的认知过程与人生经历决定了我们思考的网状结构与各个节点的加权值,所以这也导致每个人看到相同的问题,联想到不同的事物,然后通过这些不同的事物找到一个自认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这也是我们认识论中的先入为主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这些预判会帮助到我们很多很多的东西,比如明天的太阳可能看不见,但是肯定会升起的;然而它也会引导某个人走进自己的思维定势。所以“个人主见”,在智能决策机制中是不可避免的。